187大阳城
【解说】11月28日,“澳门科学一号”卫星投入使用仪式、“逐梦苍穹 探索深海——中国航天航海科技荟澳”科普展览开幕式暨月壤首次入澳揭幕仪式、第二届澳门航天发展论坛开幕式在澳门科学馆举行。澳门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贺一诚、中央人民政府驻澳门特别行政区联络办公室主任郑新聪、国家航天局局长张克俭出席活动,见证“澳门科学一号”卫星投入使用证书、长期运行管理协议签署。澳门特区政府经济及科技发展局局长戴建业在致辞中表示。自“澳门科学一号”项目公布以来,受到海内外专家学者广泛关注。该项目的科研团队来自20个国家及地区,有助提升澳门在国际科学舞台上的知名度,促进澳门与国际的科技合作交流。
“逐梦苍穹 探索深海——中国航天航海科技荟澳”科普展览以及第二届澳门航天发展论坛在澳门举办,并且首次让珍贵的月壤在澳门公开展出,展示了中国探月工程、载人航天工程、澳门航天成果,以及国家水下科考成就, 让广大的青年增加对国家航天以及船舶发展和成就的了解,进一步加强澳门青年等广大居民对国家航天事业的认同感。
将近30年的合作,形成了一个非常好的氛围,我们支持澳门的孩子到内地去参观发射场和航天员进行交流,包括澳门科技大学、澳门大学这几个主要的学校在科技创新实力上有了非常大的提升,这也是澳门能积极参加内地航天事业甚至能主导管理“澳科一号”卫星运行的重要原因,澳门的孩子非常优秀,我也陪他们参加了一些夏令营,他们非常优秀,希望他们经常到内地去看一看。
本报北京11月27日电(记者李龙伊)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退役军人工作重要论述,加大对退役军人典型挖掘、培养、宣传力度,褒扬彰显退役军人为党、国家和人民担当奉献的精神风范和价值导向,中央宣传部、退役军人事务部、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联合发布2023年度“最美退役军人”先进事迹。
他们中有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榜样,投身治沙造林,守护绿色生态;有扎根基层一线的先锋,真心实意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有勇攀科技高峰的模范,攻克前沿技术,为航天事业保驾护航;有致力于教育事业的典型,用爱和坚守点亮海岛孩子的梦……他们身上,体现了广大退役军人服务人民、奉献社会的价值理念,反映了退役不褪色、永远跟党走的忠诚品格,展现了爱国奋斗、岗位建功的昂扬风貌。
前者代表体制力量的影响,后者代表民间的力量被架空。教育上,台湾高中以下的课纲牵涉重大,历史教育受冲击最严重,从课时上对中国史给予限缩、将历史事件的因果关系片段化,学子不易建构整体的中华文化观念。语文教育方面,中国过去的“文史哲一家”是以“史”为核心的,(台湾)过去语文课本有很多内容是以“史”为核心的文章,它是一种价值教育,这方面也不像以前那么受重视。
总体来说,我没有像许多喜欢中华文化的人那么悲观。为什么呢?因为中华文化在台湾人的生活上或价值观上,已是“日用而不知”,它沁入其中、你不自觉而已。例如,家庭关系中的儒家伦理温润而自然,许多人依循道家谦冲自然的价值观在生活,艺术家尤其喜欢用老庄的哲思谈自己的艺术。台湾志工现象蓬勃,弥补了社会急速发展中制度未及照顾的一些缺漏,也使大家更能以“平等心”看待彼此,就受到大乘佛学“慈悲观”的影响。儒释道三家在台湾,到如今187大阳城,仍明显影响着每一个人的生命。
近日,我刚在《中国时报》专栏刊发《一个“有情怀,具气象”时代的远去》,谈到台湾新象艺术创办人、作曲家许博允的辞世。他走了,媒体报道不多。但我说,其实他代表了此前一个时代的某种氛围,在当时,所谓“本土”跟“国际”之间没有强烈的划分,“寻根、找自己中华文化的传统”跟“面对国际”是并行的。譬如这个时期成名的表演团体,你看优人神鼓、云门舞集都是既传统又国际的。
许博允成立新象,引进了许多国际节目、介绍艺术大家,为台湾打开视野,成为一个时代艺术发展的动力。他举办“新象国际艺术节”,开幕第一个节目一定是“传统音乐之夜”,民间说唱艺人陈达总是被安排在节目单首位。原本在屏东恒春红白事上演唱的一个民间艺人,许博允却将他列于世界名家之中,苍凉嗓音、即兴填词以及“过门”上月琴,基本已成绝响。“传统”跟“国际”,对这一代人来讲,并不成为一个对立的观念,而是互相滋补。
虽然是老掉牙的课题,但它既是基底,我们又处在这变动的时代,总得有人继续谈它。因此,就有了《江流千古意——契入中国文化的十六个关键词》的书写。原来,中国人谈中国文化,其精微处固为族外人所不及,但也常常落于主观,中国又是个大文化体,谈它更容易以偏概全,如果能透过这些关键词的掌握,也就更好整体有机地来了解中国文化。而在书写时,也不忘透过历史脉络、功能角色来与其他文化体作文化比较。如此,族内、族外视角的得兼,一方面既能让中国文化的特质彰显,另一方面也提供了与外界对话的基础。也才好接于传统,对应当代。
林谷芳,台北书院山长,是知名的禅者、音乐家、文化评论人,曾任台湾佛光大学艺术学研究所所长,有《禅/两刃相交》《禅门三径》《千峰映月》《茶禅》《十年去来──一个台湾文化人眼中的大陆》等多部作品传世。其代表作《谛观有情──中国音乐里的人文世界》以平易准确的语言,系统诠释传统中国音乐精髓。数十年间,他往返两岸600多次、站在文化交流第一线,2010年以来所主持的台北书院成为海内外文化人来台参访的文化地标之一,是中华文化促进会“2016年中华文化人物”名衔获得者。